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TI 开源软件策略
- 密度加倍:利用 MagPack™ 技术重塑电源模块
- C29 DLT 外设概述
- 轻松实现开关电源转换器补偿
- 在机器人应用中利用毫米波技术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应用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 CCS 和 C2000Ware 入门
- 介绍热门功率半导体
- 数字电源控制介绍
热门课程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大家好
我们继续之前的关于开关电源补偿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下面我们会进入讲一些 circuit limitation
和 other issues 其中的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看一下 bandwidth 和 transient response 之间的关联
左边这个波特图
我们可以看到 fC, 0dB 的 crossover frequency
然后还有一些 phase 的情况
那么这个 fC 我们设定到 10kHz
然后右边是个 transient response
有一个在负载上的 ΔI 的变化
我们看 output 会有掉,一些 drop 和 rise
我们把这个 output 的 maxmium drop 定位为 VP
然后从 step response 开始一直到 output 掉到最低
我们时间定义为 tP
那么 VP 和 tP 这两个关键参数显示我们的系统
对 transient response 的这个敏捷程度
那么理论上我们是希望 VP 和 tP 越小越好
我们首先排除其他的 ESR 的情况
slew rate 和一些 duty cycle 的一些 nonideal limitation
我们来纯粹的看这个反应跟带宽之间的关系
看到 tP 等于 1/4 fC
那么在这里为例的话
tP 等于 25ms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不同的补偿情况
不同的 phase margin 情况
对整个系统的 transient response 影响
第一种情况我们是认为
可以看为 current mode single pole
这意味着 phase margin 是90度
非常的 stable
那么 VP 呢就等于这个 function
那么算出来是180毫伏
我们先放在这里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 current-mode critically damped
这意味着什么呢45度
phase margin 不是那么好
但这意味着带宽要高一些
那这意味什么呢
VP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公式
分母上有点区别
原来是 2π
现在变成 e 是大于2的
那么结果呢就130毫伏
那就是 response 更快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在带宽和稳定性之间在做 trade off
我们一开始在讲补偿的时候就提到过
我们要 trade off 两个东西
一个是我们要 maximumized crossover frequency
然后另外一点呢我们还要优化 adjust for best settling time
那么这就是两个极端情况
single pole approximation 这个 settling 是非常好的
比60度还好非常 smooth drop
那么 critically damped 的话呢是 phase margin 偏小
但是带宽会更好更快
补偿的时候我们自己要优化
看需求
在两者之间 trade off 的一个关系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 voltage mode
那么基于 voltage mode double pole
和它整个的这个补偿的一些特性
那么它的公式有所不同
这边是个八倍的
那么整个算的话呢140毫伏
那它是要好于一些
之前的 current mode critically damped 的这种情况
比这个差一点
刚才说的不太恰当,差一点
但是比那个 single pole current mode 要好很多
这么一个东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switching regulator with poor compensation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这边的话呢是我们用了 TPS54620
它是个 peak current-mode 的 converter
外部元器件我们已经为它设定好了
那么我们对这个系统加一个 transient response
右上角这个图
我们看见 Vout
我们现在应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这个 response
behavior 和 phase margin 各种的一个相关的一些
那么你可以直接的看到 phase margin 不是很好
但是反应很快
那么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呢
我们把这个 device 一级一级地分析一下
那么先看一下 power stage
那 power stage 我们现在看的话是 phase 往180度去掉
gain 倾向于 40dB/decade
那么这个意味着什么呢
这个 power stage 的这个特点直接就意味着
它本来是应该一个 current mode
这样的话
就是说它的 power stage 应该倾向于是一个 single pole
但现在类似于 double pole
倾向于去 double pole
那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 slope compensation 加多了
也就是说那个倾向于 voltage mode
我们把它放在一边在看一下 error amplifier
我们萃取一下它的特性
那么 mid-band gain 看到大概 3dB
OK 我们放在这里先不管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 close loop
我们取 0dB
然后看一下 phase ,20度很差
crossover frequency 95k 接近 100K 带宽很高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一下
首先是 power stage
它是 IC 内部的
nothing we can do
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它
我们能够改变是什么呢
error amplifier
那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萃取的这个
mid-band gain 里面的一些特性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降低 mid-band gain
来切削整个 loop 的带宽
这样的话呢就会把稳定性再 gain back
那么咱们试一下,怎么做呢
就是 decrease Rcomp 和 rescale Ccomp 增加 Ccomp
然后这个 mid-band gain 现在看来有 -10dB
然后我们再来看整个 control loop
我们看一下带宽
首先是由刚才的 95k 变成只有 30k
然后 phase margin 升到了67度
我们再来看一下 transient response
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把系统稳定要调好
但是代价就是带宽小
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 maximumized crossover frequency
同时要照顾好 settling behavior settling time
trade off 的结果这就是
OK 好,谢谢大家
那么这是一些关于补偿的 limitation
和一些 issue 介绍的第一部分
那么下课我们继续,谢谢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