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TI 开源软件策略
- 密度加倍:利用 MagPack™ 技术重塑电源模块
- C29 DLT 外设概述
- 轻松实现开关电源转换器补偿
- 在机器人应用中利用毫米波技术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应用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 CCS 和 C2000Ware 入门
- 介绍热门功率半导体
- 数字电源控制介绍
热门课程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嗨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跟大家介绍
有关于开关电源的补偿的相关知识
我们来介绍第三部分
关于功率级的特性
然后这一部分的第一部分
那么我们会着重跟大家介绍两种控制模式
Voltage control mode 跟 Current mode
然后对于这两种控制模式的工作模式
我们着重的介绍是固定频率 Fixed frequency
还有 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也就是说电感电流是连续的
然后我们把开关电源的频率定义为 fsw
它的倒数是个大写 T
T 是周期
那么我们把不同的 topology 总体上分为以下三类
也就是说拓朴结构
那第一种是 Buck 以及 Buck derived
那么我们会左边有一个示意图是关于 Buck 的
那么当我们这么把开关电源
把开关的开关 把这个二极管
把电感和电容当这样连接起来的时候呢
当我们控制这个开关的占空比的时候
我们会得到一个 Vout 等于 Vin 乘以一个 D
D 代表的叫做 duty cycle
它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这个开关
连接 Vin 的这个上管
我们管它叫上管 high side
它的开关的占空比叫做 D
那么 Vout 等于 Vin 乘 D 意味着
是小于等于 Vin 的
这也就是说
为什么我们管这种结构叫做降压型
也叫 step-down converter
那么基于这种 Buck 的话
我们会 derive 一些 topology, Forward Two switch forward 等等
那么这种是引入 transformer 的
所以在它的 Vin Vout relation 上面
我们乘以一个 transformer 的 turns ratio
然后还有的话呢
就是另外一类类似于 Push-Pull Full bridge 的
跟之前的区别就是再乘以系数二倍
那么一类是基于 Buck
那么中间这边还有介绍一类基于 boost
Boost 跟 Buck 之间区别
就是当我们改变这些元器件 connection 之后
我们发现 Vout 等于 Vin 除以一个 D'
D' 是 1 减去 D
这种结构调完了之后的话
我们叫 boost
然后也意味着 Vout 是要大于等于 Vin
我们也管这种呢叫做升压型 converter step up
还有一种是基于 Buck-boost 混合型的
那么也就是这里的第三类
我们会发现 Vout 等于 Vin 乘一个 D 除以 D'
那这个时候啊
当我们改变这个 D 和 D' 的时候
我们的 Vout 可以小也可以等也可以大于 Vin
所以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一个拓扑结构 topology
在这个示意图上
那个 Vout 是个负的
类似的通过这种 Buck-boost
我们可以 Derive 其它 topology SEPIC Cuk
还有 Flyback
Vout 等于 Vin 乘一个系列
然后最终还是要乘以一个 transformer turns ratio
所以大概分为这么三类
我们接下来再看
开始看一下关于 Voltage-mode buck power stage
在我们接下来介绍的时候
我们介绍这些不同的功率级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多数情况下
你看这个材料的时候呢
会发现有统一特点
第一个我们会介绍它的 function diagram 左上角这个
这样你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然后我们会介绍右下角这个 transfer function
然后基于这个 transfer function
为了更好理解这个 transfer function
右上角的是波特图
这样就会对零极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然后左下角我们会详细的介绍
transfer function 里面每个参数的 Value 数值是什么样
以及哪些 component 影响他们
所以接下来我们这种 format 会不停地见到
OK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 Voltage mode
这边的话呢是比较简单的一个结构
Vc 代表是什么
代表从啊 Vout 反馈回来的一些信号
比如分压电阻啊等等等等
然后最终啊体现在 Vc 上面
就是意味着 Vout 如果想跑高 Vc 跑高
跑低 Vc 要跑低大概这个这样一个信息
然后 ramp 呢是我们产生一个 artificial 的一个 ramp
这样的话呢这个一个 Vc 和 ramp 之间呢
就会有一个 cross
它 cross 的结果呢
就是通过这个 comparator 体现出来
这个输出是一个 LOGIC 和一定占空比
那么也就是说
我们通过 Vout 反馈回 Vc
然后 Vc 和 ramp 之间进行比较
我们在控制这个 PWM 信号和 LOGIC 的占空比
来控制我们开关的占空比
进而我们决定电感的充放电时间
然后我们就会把能量相应的 deliver 到 Vout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看到 L 和 C 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更细腻的控制
而是更像是一种简单 LC resonant
这也是为什么在 Voltage mode 里面
我们会有这个 Complex congugate pole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LC resonant
那么右下角的这个公式的话呢
是应该很熟悉
在之前我们介绍零极点的时候应该有看过
有一个叫做 Complex congugate pole 上面加了一个零
和这个是极其相似的
那么我们体现在上面的波特图
可以看到 ωo 是 double pole
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更有 40dB/decade drop
然后啊到了 ωz 的时候
我们看见这个 gain 会变成 20dB/decade drop
非常 reasonable
然后 phase 会倾向于往180度去 drop
但是后来会返回90度
因为那个零点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每个参数的公式是什么样的
在这边有四个
那么不会一一解释
那么 AVC 呢这也是一个 Vin 和 Vramp 之间的比
那么这个越大呢代表着
我们这个传输方式里面 Vout 除以 Vc 这个 gain 会越大
那也就是说那个我们可以调节它来调节带宽
相关的因素在里面
那么 ωo 是 LC 相关的这个已经大家很熟悉了
ωz 是 ESR 相关的一个零点
然后这个 Qo 是 quality factor
它跟 LC 相关的
还跟 output impede 相关
可以,这就是 Voltage mode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