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TI 开源软件策略
- 密度加倍:利用 MagPack™ 技术重塑电源模块
- C29 DLT 外设概述
- 轻松实现开关电源转换器补偿
- 在机器人应用中利用毫米波技术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应用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 CCS 和 C2000Ware 入门
- 介绍热门功率半导体
- 数字电源控制介绍
热门课程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大家好
我们接下来继续之前的关于开关电源补偿的一些相关的介绍
那么我们继续之前的关于功率级的特性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Current-mode power stage
跟 Voltage mode 之间区别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多了一个 Rs
多了一个放大器 A
然后把 Rs 的信号这里面它放大之后
融入到一个
这个 PWM comparator input 的一端
把它反馈回整个回路
这做下来之后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电感 L 里面的电流的信息
被取样并放回到整个环路当中
所以 L 和 C 之间的 resonant 就被 break 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控制模式
我们更多的是把它看成是一个电感是一个 current source
那么它一旦变成了一个 current source
它就不具备了 L 和 C resonant 的基本的一个条件
这样的话等于是把这个 LC 的 double pole break 掉
就是把它破解掉
那么我们通过右下角的 transfer function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它都一样的
但是在分母你会看到两个 pole 都是实数的
没有 complex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
上面的波特图也很清晰
有 ωp ωl
它们分别处在在这里面是一个最低频一个最高频
被分开了
然后 ωz 在中间
这样这个这个 gain 和 phase 的变化就会很缓和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补偿容易
那么左下角的详细的公式
在这里面我也不一一介绍了
有几个特点注意一下就好了
那么 ωp 是跟 Cout 和 Rout 相关
你可以认为是 output pole
ωz 仍然的 ESR 的零点
之后会多次的重复见到
这种那个ωp ωz
这样的话你会越来越熟悉
然后 ωl 是跟电感相关的一个极点
然后里面有一些参数有 Km
在这里面的话呢
对于 Current mode 要额外介绍一个东西是什么
就是这里的这个 text 我们介绍叫 Vslope
那么它跟 ramp 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 Voltage mode 里面的话那个 Vramp
它是一个很大的 ramp
然后我们用它来控制 duty cycle
那这里呢我们叫 Vslope
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说首先一点
理想情况下我们不需要
我们只是想要电流信号回来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话
对 Current mode 有个基本的一个原理知识叫做 slope compensation
当我没有 slope 的时候
也就是说没有这个 Vslope
如果再 duty cycle 小于50%的时候没有关系
整个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它是大于 50% 的时候
如果系统这个时候有一个小的 noise 进来的话
那么电感电流将不能够很快的 settle down
还是说会有累积和振荡
那么这是这个 Current mode 的一个特性
我们也管它叫 Current mode harmonic
那么为了抑制这种 harmonic
我们加入了一个 ramp
也叫作 Vslope
它的具体的量要根据这个电感
它的还有 Vout 来决定
也就是说跟电感电流里面的 falling 的那个斜率
下降的斜率相关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Vslope
这个 Vslope 有其它材料会详细的解释
大家可以去之后会介绍哪里
回去仔细看一下
那么它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少了会有 harmonic
我们刚才提过的
多了整个系统就会变成一个 Voltage mode
那么这个 ωp ωl 又会跑到一块
那就不会再稳定了
这里面会看到一个 Current mode boost power stage
在这里面的话
我们会看到左上角一样的
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我们这个看的方法就是说先看 function diagram
功能性的模块
那么这里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个东西
就是说它跟 Current mode 之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只不过我们看到工作模式的特点就好了
那么首先这里有 Vin Vout
那我们会看到在我们 transfer energy from
Vin 到 Vout 的时候
我们先充电感
也就是说这里面就是说先有这个开关打开
给这个电感充电
然后之后才会给传输给 Vout
那么这也是说这也就是 boost 一个核心的特性
为什么它有右半平面零点
那就意味着当我们 demand higher energy 的时候
在 Vout
那么我们并没有直接把 energy 从 Vin 传给 Vout
还是说先给它充电
那这样等于是有一个 delay
当我们看任何一个系统的时候
如果它 demand high energy
但是不能够立刻传给它的时候
还要再等一下 delay 一下的时候呢
那么这种情况下
多数都会产生这种右半平面零点
那么右下角的这个传导函数的话
它直接体现在分子上
我们看到这种 1- S/ωr
其它都是类似的
那么我们看波特图也会看到这边有个 ωr
就是有别于
其它的 Current mode buck power stage 的一个特点
然后左边的话呢
是左下角是其它参数的详细的解释
这里也多入了一个多了一个 component 叫做 ωr
多说一点
就是这个 ωr 跟 Rout duty cycle 和 L 是相关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Current mode buck-boost
那么这个Current mode buck-boost
你会看到跟 Current mode boost
是如出一辙
仍然有一个 ωr 一样的原理
一样的产生原因
那么它的主要的这些系数的话
在这里呢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只不过参数上面有一些略微的调整
然后看到有 ωp ωr ωz
这些经常看到的
ωp 就是 out pole ωr 右半平面
零点 ωz ω zero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Current mode forward power stage
Current mode forward power stage 这里面
左上角的 function block diagram
这里我们引入了 transformer 和 D1 D2
那么它的功能很接近于 Current mode buck
这个我们通过右下角传导函数可以看出来
如出一辙的一个函数
然后右上角的波特图体现的也是一致的
ωp ωz ωl
然后 phase 相应的变化
那么左下角的参数的详细的公式上面呢
区别就是这里多处引入了 transformer turns ratio
接下来呢我们再看一下 Current mode flyback
那么 Current mode flyback 的话
我们看到 transformer设置不太一样
然后这里引入了一个 D1
它看起来这个结构更加的倾向于 Current mode boost
那么通过右下角的 transfer function
我们可以引出以上的波特图
这里也引入了一个 ωr
然后左下角是公式的详细解释
就像类似于 Current mode buckboost
对于 Current mode boost 一样
这里边呢 Current mode flyback
可能就类似于 Current mode buck
那么这里面多处的公式呢
引入了 transformer turns ratio
跟 Current mode buck 呢
总体的是相似的
这些不一一解释了
之后可以回来去查这些参数的具体数值
OK 以上的话呢
就是我们介绍功率级的一些特性
那么到现在呢功率级特性介绍完了
今天到此为止
下次我们会开始跟大家介绍一些补偿网络相关知识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