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TI 开源软件策略
- 密度加倍:利用 MagPack™ 技术重塑电源模块
- C29 DLT 外设概述
- 轻松实现开关电源转换器补偿
- 在机器人应用中利用毫米波技术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应用
- 利用 TI 毫米波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 CCS 和 C2000Ware 入门
- 介绍热门功率半导体
- 数字电源控制介绍
热门课程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大家好
我们继续之前的开关电源补偿相关知识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一下关于补偿网络的知识
一部分是用来叫做 Error amplifier
and transconductance amplier
也会涉及介绍一些关于利用 optocoupler 来做
这种 Isolated feedback 网络频率特性
那么这边第一个要看的是 Type 1 error amplifier
那么我们仍然是用这种格式
那么左上角是功能示意图
右下角是 transfer function
然后右上角是波特图
左下角是公式的详细的参数情况
那么就通过左上角的功能示意图
我们看到这个是蛮简单的一个 Type 1 的一个结构
从 Vout 有分压电阻
然后通过放大器反馈回 VC
那么通过右下角 transfer function
我们看的是很简单的式子叫 ωEA/s
这种情况的话
就是说它体现在波特图上
我们看到它是一条从很低的频率开始
以 20db/decade drop phase是90度
那么这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像
我们也管它叫 integrator
因为它的 transfer function 本来就是 integrator
那么这个 ωEA 的公式是由 RFBT 乘以 CCOMP
这里大家会注意到 RFBB 没有了
因为它被 AC ground
为什么 AC ground
因为 Vref 是 AC ground
当然我们假设这个放大器的带宽
是在无限的情况下
OK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 Type 2 error amplifier
跟 Type 1 之间区别的话
就是从 feedback 到 Vc 中间
我们多了一些 C 和 RC
那么我们把它的从 Vout 到 VC 之间的
这个传导函数推导出来之后
我们到了右下角这里
整理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里边
先是有一个 Type 1 error amplifier 的一个特性
就是一个 AVM/S 乘以一个 ωZEA
然后右边的话是零点
下面还有一个极点
那么体现在波特图上我们看的话就是
先是有一个 integrate drop
这个 gain 然后之后会 go flat
我们管它叫 mid-band gain
也就是把它用 AVM 来代表
然后之后到了 ωHF 一个 high frequency 它会继续 drop
然后 phase 上面体现的也是一致的
先是90度,然后往上升90度
因为有一个零点
然后之后再往回又调回
最终停在90度
那么左边的话有关于参数的
详细的一个相关性
那么 mid-band gain
然后 ωZEA 还有其它的 ωHF
那么我们每一次推导的时候都有一些个 Assumption
这个 Assumption 就是 CCOMP 远远大于 CHF
只有 Assumption 前提下
这个公式才能够简化
得出我们这些结论
下面还有 Type 2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这里区别就是说刚才是 amplifier
现在变成了 transconductance
为什么
从示意图来看,从 VC 到 VFB 没有关联性了
那么 VC 的 RC 和 C 都是对地的
这意味着这个放大器更像是一个 GM amplifier
在 dectect 的一个 input difference
然后再产生一个 currrent
也就是说 δV 乘以 GM
i 来充放 VC load
它的传导函数跟之前是没有多少区别的
在右下角可以看出来
然后它的波特图也是一样的
然后左下角是关于公式的一个详细的解释
Assumption 会更多一点
这里多了一个 REA>>RCOMP
这个是很容易达到的
因为这个放大器的内阻一般都是很容易做得很高
RCOMP 一般都是一个有限的数值
OK 然后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Type 3 error amplifier
之前还没有提到的是 Type 1 是 integrator
Type 2 有两种
Type 2 的两种多数情况会用在 current-mode converter compensation
这里面我们看 Type 3
Type 3 相当于 Type 2 更加的复杂
这边又多了个 CFF 和 RFF
它传导函数我们推导完了之后
看起来很复杂
但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
右下角这里就是有一个 integrator
然后有两个 zero 和两个 pole
体现在波特图上一样的
我们看到这边
我们把 ωZEA 和 ωFZ 放得很近
看到几乎是两个 Zero
本来是 integrate 20dB/decade drop
然后被拉平紧接着又起来
整个这个 gain 和 phase 跟这个传递函数是一致的
左下角是关于这个参数的详细的数值的一个解释
这里就额外加一句
就是说我们之后可以用它这个两个很靠近的
这个 ZERO 就是 ωZEA 和 ωFZ
它可以用来 compensate voltage mode 的 double pole
之后会有解释
OK我们接下来看一下
用 optocouopler 来做 Isolated feedback 的回路
那么左边的话左上角是一个反馈回路
用了 optocouopler
这里边其它的都是很类似的
就是 RFBT RFBB 它们两分压电阻
然后 CCOMP
这里面多了一个东西叫 RBIAS
它是干什么用
就是为了给 TL431 来提供一个 minimum bias 电流
来保证它正常工作
那么这里面我们会发现这个 optocouopler 在这里
那一端它会有 RD 的电流
那么它会把它折射回到 RP 这端来
也就是一个是 IC
一个是 IF
那么两个之间的 ratio
我们叫做 CTR
也就是 Current transfer ratio
那它是 mid-band gain 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
右下角 transfer function
那它总结起来的话
跟我们之前看到的是很相似的
有一个 integrator
然后有一个 zero 一个 pole
体现在波特图上也是一致的
那么回过头来看公式的细节
刚才也介绍 Current transfer ratio
然后 mid-band gain
那么同时是那个零点和极点的位置情况
OK 所以今天我们介绍了关于 feedbak network 的频率特性
它们都是一些工具
我们之后可以用它来作为补偿
谢谢大家听讲,下课继续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