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直流和隔离式直流/直流开关稳压器
最新课程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AC-DC)电源转换拓扑
- TI 高压研讨会
- 从零开始学 PSpice® for TI 仿真工具 - 手把手操作实训课程
- 高压系统功能安全简介
-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管理微型逆变器中的电源转换挑战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隔离认证概述及其对高压设计的意义
- 在基于 GaN 的电源中实现钛金级效率
热门课程
2.1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一)
大家好
我是德州仪器的系统工程师 David
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块分享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
今天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介绍
采用同步整流推动力及其优势
接着继续介绍同步整流的控制方法
自驱 基于漏源电压的采样
基于伏秒平衡的控制
以及自适应的控制
接着继续介绍
在设计同步整流时的挑战
例如同步整流管子的选择
运行在 CCM 模式下的同步整流的控制
如何避免噪音
如何给同步整流供电
以及如何考虑 EMI
最后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
下面首先介绍
采用同步整流推动力及其优势
首先我们看电源的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需求
在这三张图片里面
三种不同功率的适配器
可以看到尺寸一样
但是功率却是从 5W 10W 15W 不同
同样的外壳尺寸
同时要求同样的外壳的温升
而这也就意味着
当功率提高时
要求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其次很多手机厂商喜欢
针对不同的手机型号配备同样的适配器
同时不仅电源需要高效高功率密度
政府也出台电源的效率标准
例如美国能源部要求
在外部适配器贴上
这个罗马数字 V
来表明电源的效率水平
右边这张图列出了
不同年份对四点平均效率的要求
可以看到效率从 2004 年的 83%
增加到现在实行的 2016 年的 88%
所以工业和政府
都需要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源
为了提高效率
首先我们来看变换器中的损耗器件
在这张图中
显示了一个标准的反激变换器
当用二极管整流时
二级管的正向压降相对固定
二极管上会流过负载电流
它的损耗可以通过正向压降
和负载电流的乘积来计算
通过对比二极管效率的损失
和输出功率的比值
可以看到二极管效率损失点
等于正向压降除以输出电压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出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直接反应效率的损失点
而且当输出电压较低时
效率损失点就更多
为了提高效率
首先要减小正向压降
从右边这张正向压降
和电流关系的曲线可以得出
肖特基二极管在同等电流下
比普通的二极管有较小的正向压降
所以肖特基二极管有助于提高效率
减小损耗
可以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为了进一步减小肖特基二极管的损耗
提出了采用同步整流的方式
同步整流的概念
是用 MOS 管的 RDS(ON)
替代二极管的导通损耗
我们能控制 MOS 管的
开通和关断的二极管的同步
这也就是说
当二极管导通时 MOS 管开通
当二极管阻断时 MOS 管关断
这样我们就能用 MOS 管来代替二极管
由于 MOS 管的 RDS(ON) 非常低
所以 MOS 管相比二极管
有比较低的正向压降
这有助于减小导通损耗
如中间这张图所示
这张图对比了肖特基二极管
以及同步整流管的正向压降
对于同样的导通电流
MOS 管有非常低的正向压降
所以可以降低导通损耗 提高效率
尤其对于低压输出时效率提升更加明显
继续来看损耗对比
这里是一个实际例子
当反激的副边电流运行在 DCM 模式时
电流为三角波
平均电流即为输出电流
当用二极管整流时
我们采用分段线性的方法即红色曲线
估计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电阻
和固定正向电压串联的方式来建模
当采用同步整流时 MOS 管的压降
为电流和电阻乘积的电压降
可以简单用一个电阻来估计损耗
通过利用这个波形
和已知二极管和 MOS 管的模型
我们开始估算不同负载电流时
二极管和 MOS 管的损耗
为了方便计算
假设 50% 的占空比
在 3A 的负载时
可以看到二极管损耗
远远大于同步整流管的损耗
所以采用同步整流可以减小导通损耗
提高效率
既然同步整流的损耗非常小
如何来控制同步整流管呢
谢谢大家
- 未学习 1.1谐振变换器拓扑综述
- 未学习 1.2基本二元和三元谐振拓扑
- 未学习 1.3LLC串联谐振变换器
- 未学习 1.4宽输入输出范围谐振变换器
- 未学习 1.5谐振变换器改进型
- 未学习 1.6谐振变换器设计挑战
- 未学习 1.7寄生参数的影响及谐振变换器选型指导
- 未学习 2.1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一)
- 未学习 2.2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二)
- 未学习 2.3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三)
- 未学习 2.4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四)
- 未学习 2.5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五)
- 未学习 2.6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六)
- 未学习 3.1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一)
- 未学习 3.2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二)
- 未学习 3.3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三)
- 未学习 3.4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四)
- 未学习 3.5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五)
- 未学习 4.1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一部分 - 音频功放基础(上)
- 未学习 4.2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一部分 - 音频功放基础(下)
- 未学习 4.3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二部分 - 电源对音频质量的影响
- 未学习 4.4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三部分 - AC-DC电源(上)
- 未学习 4.5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三部分 - AC-DC电源(下)
- 未学习 4.6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四部分 - 车载音频电源
- 未学习 5.1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1 - 输出波动和芯片过热
- 未学习 5.2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2 - 电感饱和与电压跌落
- 未学习 5.3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3 - 环路不稳与软启保护
- 未学习 5.4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4 - 振铃抑制与芯片散热
- 未学习 5.5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5 - 输出与环路测量
- 未学习 6.1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1 - 环路增益概述
- 未学习 6.2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2 - 环路增益测试方法
- 未学习 6.3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3 - 测试设置
- 未学习 6.4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4 - 测试电路
- 未学习 6.5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5 - 测试连接方式